剛好小弟是開金屬加工廠幫各位解釋一下 
 
 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純            鋁─1000系  非熱處理合金 鋁錳系合金 ─ 3000系 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鋁矽系合金 ─ 4000系  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鋁鎂系合金 ─ 5000系 
 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鋁銅鎂系合金 ─ 2000系 
 熱處理合金        鋁鎂矽系合金 ─ 6000系 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鋁鋅鎂系合金 ─ 7000系 
             鋁及鋁合金的熱處理 
|    鍊度符號    |  |  |   F   | 製造狀態的鍊度   無特定鍊度下製造的成品,如擠壓、熱軋、鍛造品等。  |  |    H112    | 未刻意控制加工硬化程度的製造狀態成品,但須保證機械性質。  |  |    O    | 軟燒鍊度   完全再結晶而且最軟狀態。如係熱處理合金,則須從軟燒溫度緩慢冷卻,完全防止淬水效果。  |  |   H   | 加工硬化的鍊度   H1n:施以冷加工而加工硬化者   H2n:經加工硬化後再施以適度的軟燒處理   H3n:經加工硬化後再施以安定化處理   n以1~9的數字表示加工硬化的程度   n=2:表示1/4硬質   n=4:表示1/2硬質   n=6:表示3/4硬質   n=8:表示硬質   n=9:表示超硬質  |  |    T    | T1  :高溫加工冷卻後自然時效   擠型從熱加工後急速冷卻,再經常溫十效硬化處理。亦可施以不影響強度的矯正加工,這種調質適合於熱加工後冷卻便有淬水效果的合金如:6063。   T3  :溶體化處理後經冷加工的目的在提高強度、平整度   及尺寸精度。   T36 :T3經6%冷加工者   T361:冷加工度較T3大者   T4  :溶體化處理後經自然時效處理   T5  :熱加工後急冷再施以人工時效處理   人工時效處理的目的在提高材料的機械性質及尺寸的安定性   適用於熱加工冷卻便有淬水效果的合金如:6063。   T6  :溶體化處理後施以人工時效處理   此為熱處理合金代表性的熱處理,無須施以冷加工便能獲得優越的強度。於溶體化處理後為提高尺寸精度或矯正而施以冷加工,如不保證更高的強度時,亦可當作是T6鍊度。   T61 :溶體化處理後施以溫水淬水再經人工時效處理,溫   水淬水的目的在防止發生變形。   T7  :溶體化處理後施以安定化處理(亦及人工時效處理   的溫度或時間較T6處理高或長)。   其目的在改善耐硬力腐蝕裂及防止淬水時發生變形。   T7352:溶體化處理後除去殘餘應力再施以過時效處理(亦   及人工時效處理的溫度或時間較T6處理高或長)。   目的在改善耐硬力腐蝕裂。於溶體化處理後施以1~5%永久變形的壓縮加工,以消除殘餘應力。   T8  :溶體化處理後施以冷加工再施以人工時效處理,冷   加工時斷面減少率為3%及6% 各為T83 及T86。   T9  :溶體化處理後人工時效處理,最後施以冷加工,最   後冷加工的目的在增加強度。  |     未能熱處理同常都用陽極處理:專為鋁所發展之氧化處理,其方法是以鋁工作物做為陽極,而電 解液可用草酸、硫酸或鉻酸,處理後表面層完全是一種氧化物,並且沒有電鍍作 
或市面統稱:應陽,鍍鎳,鍍金,超硬鎳等等 
|    合 金 代 號    |  |  |    1×××    |  |  |    2×××    |  |  |    3×××    |  |  |    4×××    |  |  |    5×××    |  |  |    6×××    |  |  |    7×××    |  |  |    8×××    |  |  |    9×××    |  |  
 如表1左列所示,第一位數字為合金系統,共有九個,1×××系為純鋁, 而2×××至8×××系表示鋁合金。第二位數是用來區分舊型與改良型,通常 以0 代表最先開發的合金,而12345
則代表改良合金,通常指雜質含量 較少的合金。最後兩數若在純鋁系裏是表示鋁的純度,至於鋁合金部份, 則與純度無關,只是用來區別同一系統合金成份上的差別。有關鋁合金的 分類符號,可經由以下實例來說明:如純鋁1050,第一位數"1"表示為合 金系 (主要合金元素),第二位數"0"表示未經改良,最後"50"表示其純度為 99.50%。而6061第一位數"6"表示其為鋁鎂矽鋁合金系,第二位數"0"表示 未經改良,最後"65"表示此合金於6×××系中合金代號。倘若6161僅與6061 差別在第二位數字不同,此第二位數之"1"表示由改良而來的。 
 |